【搜狐出国】中外合作办学认证:合作与对策

原文地址:http://goabroad.sohu.com/20101017/n275850365_14.shtml

张民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民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民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我们先讲一下为什么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证。有这么几个背景:第一上海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发展得很快,全国一千多,上海250多,占六分之一。另外在国家层面上教育部和行政部门主要在审批阶段,手里积压着很多单位,但是对于审批过的学校,质量是不是好还没有太多关注,因此一定要做,但是我们等不及了。第三,上海2004年以来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做了一些关于广告备案、年度审查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在政府手里,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堪重负。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有一种新的机制可以做。

  第二个原因,我们比较了各国质量保证的机制从机制当中选择出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我们把三个最重要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我们看主题,也的主要由政府来做,认证通常是非政府第三方机构,但是它会获得政府的承认。它的特点是评估具有行政性、强制性。因此主要关注是政府要求院校达到的指标。费用由政府承担,目标是评出优秀、鼓励大家、带领大家一起前进。这在发展当中的体系当中我们觉得有一定适应性。其次是审核,关注学校项目内容作为一个自主的、有学术自由的机构,有没有一种对于自己的监管?所以费用可以由政府和评估机构自己分担,目标是促进自律。这种机制比较好,可以用在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第三种是认证,代表的社会要求学校能够有自律的精神,让学校的项目、教学得到社会承认。因此我们要关注它是不是能够达到行业内和学校自身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正因为这样正像程星校长说的,经费也由办学机构自己承担,目标是确保底线。这种机制既可以在比较成熟的机构当中使用,也可以在发展中体系当中进行。我们经过比较以后,我们想改变原来那种完全由行政部门控制的办法,所以我们选择第三种方式作为一个试点。

  评估机制本身发展得很快,我们进行大量研究,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在美国六家60多,6个地区性机构,这里用颜色表明,今天早上有新英格兰地区的发言、也有南部地区的发言。而且美国认证机构不仅认证自己国家的,而且把世界都瓜分了,它的各个机构对世界各国地区进行负,北方对阿拉斯加、俄罗斯、加拿大、欧洲有负责,西部对亚洲、关岛、夏威夷都有负责。随着国际化程度美国开始走向世界,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与文化发展合作组织积极鼓励这种方式。在美国是六个地区、60个专业加上60多个国家在实施。所以也是世界比较通行的模式。所以中外合作办学、和世界各国交往,用比较通行的方式也便于和大家一起工作。

  第三我们考虑到国外质量保障机构已经大举进入上海,而且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国外认证机构到上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认证。第二通过办学机构申请,在行业性、专业性机构进行认证。第三国外作为母体部分进行认证,上海悉尼工商学院就由澳大利亚质量保障机构进行认证。第四还有一些外面机构主动来上海宣传、推广认证机构。希望认证更多的学校。别人都起步了,但是中国社会需要有质量的机构,我们也应该做了。在这些问题的考虑之下,我们开始做这些,我们也发现国际组织也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指南。

  另外我们自己觉得我们有条件了,我们对这些问题开始有所认识,我们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一个在市场条件下开放的工作,因此我们也要符合市场的规律。第二我们觉得有法律的规律,行政法已经告诉我们了可以用实际经济机制可以调节的、行业组织可以管的政府要少管,如果可以的话,管办评应该相对独立,不要什么东西政府都抓在手里。法律基础也有了。

  第三我们觉得也有行政范例,因为教育部对在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行了认证。所以我们觉得前面有楷模、我们有认识、也有法律条件我们可以试一试了。

  过程当中我们进行了很多研究,最后出了一本书,把所有的条规方式用英汉对照的方式做好了。这是现在用的文件,都是双语的,我们认证了五所学校,有试点、发育培训中心、第二工业大学、商业学校、金融机构,分别由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办学项目。这是时间、这是层次。

  我们基本做法也出来了,第一建立比较好的体系,用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做牵头单位,因为是会员制评估行业的社会组织。目的开展项工作让它做到行业自律。第二为此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委员会,由各方面利益相关机构共同组织。第三,把秘书处设在上海教育评估院,是一个稳定的评估机构,使我们日常机构能够比较好的开展。第四,认证程序,我们设计了从申请到自评自改到现场考察到后续考察到再次认证这样的环节已经认证出来了。

  我们也做了一个维度,怎么去评估、怎么认证、怎么保证质量?这九方面的领域当中我们设计了一些观测点,同时提出如何进行评测的要求,这是我们一个大致的试行办法。我们在操作过程当中有操作手册如何进行评定,最后讲讲思考,第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第二内容是切实推动学校发展,进行行业自律。第三,完善认证机制,这是我们觉得必须要去做的,我们感到要用国家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区这样一个在改革开放当中的机制,来使得我们的认证得到中央和上海市政府的更多的支持、更多的承认。尤其是对经过认证学校在招生、学校的发展上给他以促进。

  当然我们要修订认证标准,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学校,把中等、学前的学校分别去做、进行细化。另外完善委员会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这是在国外操作过程当中保证认证机构自己不腐败、保证日正机构每一个人员严守行业规范、做到自律。

  最后有条件地选择高水平的国外保障机构与我们共同做好认证工作,我们在今后一定会请在座的机构、专家到上海与我们一起认证把这项工作一起做好。使我们能够有机会能够为教育国际化做更多工作。谢谢大家!

    李亚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

李亚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
李亚东[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讲话主要还是基于上海的探索和经验,刚才张民选教授已经讲了,当时在张主任领导下,我当时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我要在上海搞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人们不断给我发问,主要是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认证、谁来认证、怎么认证?

  特别是我是评估院副院长,当时人们说你是评估机构为什么你们不做认证?让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牵头做认证。下面有一个表,关于评估和认证的比较。刚才张教授介绍了,我不多讲。评估是行政性的、自上而下的、统一要求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标准。认证主要是第三方,特别是进行质量认证。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有多样性,要统一质量很难做到。我们标准是基准架构性,我们的结果不是分等,也不是评优,更主要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一些基本的质量信息,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让社会自己去判断。这就是认证跟评估很大的区别。当然怎么去设置认证体系?这里我们要有国际视野,也要考虑到中国国情。前面有专家向境外专家发问的时候说到底中国做怎么样的模式?外籍专家回答得很好还是要结合国情。总的来说我们不能为了认证而去认证,需要一个总体的设计。对于国外特色我个就不多讲了,美国专家也介绍了有完整的体系,但是菲律宾、印度德国也是有认证模式、有审核模式、也有评估模式。但是菲律宾他们跟美国的做法不一样,充分说明了结合本国的国情,那么值得注意的就是说华盛顿协议,包括博洛尼亚进程,欧洲高等教育区主要手段还是认证。而且这个认证已经成为国际上学分转移、学历互认的重要凭证。

  我们如果要对从事这些认证的主体做一个分析的话,不难发现他们主要是非政府的,由社团组织,同时有专业机构参与,有时候是社团和专业机构共同来做。这是认证的重要主体特征。对于国外的质量保障,我这里要说明一下,由本国自身的质量保障体系,也有涉及到跨境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国外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同一化、一种是双轨制,使跨境教育的质量保障,国内是国内的,但是不论是国内还是跨境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特征都是多主体、多形式、以外促内其转公关。政府做依法管理,专业机构主和行业机构主要搞认证和认可,办学者要加强质量保证,社会各界进行质量监督。

  对照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应该说我们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这里应该说我们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也是非常行之有效。包括政府的部门、从审批到发政到领审到信息监管等等。但是也经常我们遇到一些两难的境地,管到什么程度?放到什么程度?这里我们对照不难发现专业机构跟行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保证我们出席了中外合作的一些乱象,主要是缺乏一些信息,包括对质量信息我们非常缺乏。

  怎么去架构我们国家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不敢从国家层面说,但是从上海层面上说,在上海架构的体系,我们是从输入到过程到结果输出,政府主要是把关,做好审批、规划、行政监管这一关,包括可以委托评估,因为评估也是行政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讲了评估和认证还是有区别的。办学者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保证自我质量,专业机构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服务,包括服务中心、评估中心等等,包括社会上方方面面要加强输出结果的质量监控,整个过程的保障主要可以采用行业协会的形式进行志愿的质量监管。这就是我们初步设想的质量保障的监管框架。

  基于这样一个框架,我们认证的体系怎么架构?所以美国的认证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发,美国专家已经讲到了六大地区,认证机构有全国的机构,特别是数千所高等教育院校联合成立了认证理事会,就是CHEI,而且是采取双重认可,一个是这个机构认可,一个是联邦政府认可。美国这种其实我们设想如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做这件事,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模式,结合中国国情。以各个学校的跨境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组成一个全团性质的会员专业委员会,联合成立一个类似上海做的国家政府背景的指导委员会。这样一来我们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角色一个是会员的家园,这是政府的助手、会员的桥梁。为什么强调叫缓冲器,政府要批准的话到底合作一方,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到底批不批,有时候很为难,但是这时候可以借助行业协会,帮你做一些审批之前的审核。包括我们监管当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行业组织来做。行业协会刚才讲的会员制,证明一整套主要职责,这里面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是一助特殊形式。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操作,首先需要从顶层设置,把认证设置成纳入跨境保障体系当中,要统筹安排。第二政府转变职能,行业能做的交给行业、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第三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因为这样做更具有公信力,也更有利于国际合作。

  最后我的想法是什么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也好、或者促进国际合作也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在这方面我们行业组织大有作为,谢谢!